徐文飞,男,汉族,1983年4月出生,2007年7月参加工作,200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7月起,由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派驻到全南县黄竹龙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勇于担当作为,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促脱贫工作中,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2018年9月,被江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2015—2017年度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先进单位”。
出实招 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
“要实现脱贫,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也是最管用的工作。”徐文飞说,“到村里后,如何在扶持发展脐橙、玉米、油茶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规模性产业,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吸引外出务工劳动力回家就业是摆在我们驻村工作队面前的最大难题。”
2017年,徐文飞通过积极对接争取省煤田地质局及相关行业政策资金,黄竹龙村蔬菜联产联销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100亩蔬菜基地建设完成,按照“五统一分”(即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和收益)产业扶贫模式,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基地种植蔬菜,让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直接入股分红,使有劳动力贫困户每户年增收5024元,无劳力的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024元。
2017年,黄竹龙村申请到国家开发银行捐赠资金39.6万元,建成60千伏村级光伏电站12组。2018年,继续争取行业资金,扩建光伏40千伏8组。目前,全村光伏共20组100千伏。该电站2017年7月并网发电,年发电产值6万余元,贫困户通过公益性岗位参与分红,年均分红可达600元。2018年,黄竹龙村级集体经济首次突破10万元,达到12.3万元。
同时,积极推进黄竹龙村高山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黄竹龙村成功引进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一期工程占地500亩、投资1.2亿元,建造钢结构智能温控大棚150亩、修筑园区主要公路等,预计2020年可正常投产。
心连心 真情帮扶村民乡亲
徐文飞坦言:“我们的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是基础,一刻也不能马虎。对贫困人口识别是否精准事关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徐文飞严把质量关,常态化的组织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一起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全村住户进行逐一摸排,了解诉求,制定脱贫规划,坚持按要求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真正的贫困人口做到应纳尽纳、不漏一人。尽管黄竹龙村在2016年底已完成脱贫,但脱贫不脱政策,原先建档立档的贫困户仍享受帮扶政策,而且,每年村里都会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重新识别,将党的关怀送到真正需要帮扶对象的心坎上,取信于民。
驻村两年来,徐文飞坚持吃住在村,与村中老百姓打成一片。他舍小家为大家,关心孤寡老人、关注留守儿童,把老百姓的利益时刻放在心里,传递党组织温暖,积极开展各项帮扶活动。近三年黄竹龙村累计发放慰问款30000余元,针对就读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贫困学生陈婷和陈丹,徐文飞积极对接争取到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定向资助每学年11000元和10000元,且承诺支持至她们到大学毕业,解决了2个因学致贫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关心下一代等活动,为中小学生赠送去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增强学习意识,全力打造“农家书屋”,为全村群众、学生提供课余学习场所,2018年书籍借阅量达到600余次。此外,徐文飞还将自己了解到的贫困户的需求,发布到“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积极号召社会力量来对接帮扶。
协助转移住土坯房的老人
强党建 筑牢基层组织堡垒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徐文飞担任黄竹龙村第一书记以来,从规范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入手,帮助村健全完善了党支部职责、“三会一课”、党员议事等组织工作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团结带领黄竹龙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调动全村党员群众积极性,按时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众说舞台”、入户讲解等方式,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任和支持上的转变,村“两委”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黄竹龙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南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徐文飞(左)带队入户宣讲十九大精神
如今的黄竹龙村,一片片山林郁郁葱葱,一条条水泥路绿树掩映,一个个大棚蔬菜基地整齐划一,一幢幢贫困村民的房子旧貌换新颜,这个昔日偏远贫困的小村庄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徐文飞和他的工作队队员们一道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筑梦新时代的征程中,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江西中煤)